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推动质量强国建设,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王丛虎 丨 时间:2023-02-15 丨 责编:乐水 安然 宇馨

王丛虎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专聘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为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持续全面提高中国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建设质量强国,不仅是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产品质量高于天。质量兴,则百业兴;质量强,则国家强。产品质量不仅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秉持“品质立命、质量立国”理念,并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改革开放之初,尽管中国的生产技术水平有限,但从没有放松对产品质量的追求。中国于1978年8月召开第一次全国“质量月”大会,并在全国各地开展各种提升产品质量的活动,自此,中国就树立了“生产优质品光荣、生产劣质品可耻”的风尚。之后,每年举行的全国“质量月”活动,让“质量强国”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也使中国各类产品质量逐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更是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质量提升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并明确提出要实施质量强国战略。2022年9月举行的全国“质量月”活动,将“推动质量变革创新 促进质量强国建设”作为主题,也得到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批示指出:“质量是立业之本、强国之基,事关民生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则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 

《纲要》作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不仅提出了质量强国的主要目标、时间节点,也提出了具体举措。具体说来,主要目标体现在2025年和2035年的两个时间节点上,即要分别从质量强国基础建设、先进质量文化氛围塑造、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等方面,不断推动经济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增强产业质量的综合竞争力、加快产品质量的提档升级等具体目标的细化。重点任务则是落实目标的具体举措,这表现为《纲要》中提出的8个方面的27项重点任务和 7个专项工程上。

《纲要》的适时颁行,不仅恰逢其时,也是势在必行。这是因为,就经济发展阶段而言,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攻关期,只有全方位加强质量建设、走质量强国之路,才能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优势。所以,从为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夯基固本上看,加强质量强国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从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看,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显著提高,质量管理和品牌发展能力的明显增强,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总体水平的根本提升等等。这就要求各类产品质量安全更加有保障、可预期,如重大技术装备、重大工程、重要消费品、新兴领域高技术产品的质量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商贸、旅游、金融、物流等服务质量必须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等等。而从国家治理能力角度看,质量强国建设强调的产业和区域质量竞争力持续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更加现代高效,尤其是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等内容则就是要达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在质量强国的建设中,加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具体说来,强调质量强国建设就要高度重视实体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对于传统产业要逐步升级换代,对于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新能源等要加快发展。

应该看到,《纲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文件,一经颁布就应该强化落实。这不仅要求各级党委要强化领导、精心部署、狠抓工作落实,还要定期开展督察评估,确保组织保障措施落实到位。(责任编辑:乐水 安然 宇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