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传习录】中国式现代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沈夏珠 丨 时间:2023-02-16 丨 责编:华章 安然 宇馨

沈夏珠 江西师范大学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近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因此,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所阐明的科学内涵、明示的实践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从而提出了创新发展的实践要求。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国情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也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特有的机遇与挑战。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充沛的人力资源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也意味着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的巨量负担。因此,在人均资源受限的条件下,要满足全体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的生产方式不可持续,必须实现科技密集型、集约型生产方式转换,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变中国人口的数量优势为数量、质量双优势,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放在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而提出了共享发展的实践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与其他性质的现代化的本质区别,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观点在中国现代化事业中的体现和实现。只有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才是中国式现代化,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否则就失去了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特征。

既然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也即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要让广大劳动者劳有所适、劳有所得、劳动致富。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从而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物质的存在,也是精神的存在。因为是物质的存在,所以有衣食住行的物质需要,否则就无法维持生命;因为是精神的存在,所以有思想情感交流的精神需要,否则就无法提升生命。因此,人类社会必须进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用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否则就无法存续和发展。

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际相结合得出的必然结论。如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但是社会上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公民思想堕落、道德滑坡、生活腐化,这种现代化就不是社会的进步。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而提出了绿色发展的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的存在,也是社会的存在,人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需要调处的最主要的两方面关系。要调处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必然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要调处好人与社会的关系,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文明。更进一步讲,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先决条件,任何形态的文明总是在一定自然生态环境中展开的,没有良好的生态文明,就没有其他形态文明的良好物质承载,就难以维续。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因此,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从而提出了开放发展的实践要求。经济全球化是各国谋划发展所要面对的时代潮流。尽管当前这一时代潮流受到保守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逆流和新冠疫情的冲击,但是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趋势不可逆。中国要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做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自由贸易的捍卫者,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好自身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全球配置,充分借鉴和吸收先进国家的经验,推动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由于中国总人口超过14亿,当今世界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总人口不过10亿左右,随着中国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极大地提升人类社会现代化整体水平。从这一意义上讲,中国式现代化也是提升人类社会现代化水平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它也给世界上其他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尤其是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按照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中国特色所阐明的科学内涵、明示的实践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是一种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现代化。(责任编辑:华章 安然 宇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