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传习录】抓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于乐荣 张亮华 丨 时间:2023-03-26 丨 责编:乐水 安然 宇馨

于乐荣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教授

张亮华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文章。文章强调,建设农业强国,当前要抓好乡村振兴,为全面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

强国必先强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只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补齐中国式现代化的短板,高质量建设农业强国,高质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稳定增收和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三农”发展的基础不断得到夯实。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取得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实现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得到极大改善,脱贫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使中国具备迈向农业强国的基础条件。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与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相比,中国农业大而不强,农业现代化存在明显短板。虽然中国多项农产品产值位居世界前列,但在农业生产效率、装备科技含量、农产品竞争力、供应体系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从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看,需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摆在优先位置。

建设农业强国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脉相承

建设农业强国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脉相承,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农业强国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其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生产力提升,也包括生产关系变革,目标是实现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需要将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推进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农村区域发展,又需要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进农业产业化。根据先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推动农业进步和实现乡村的发展并非孤立。因此,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密不可分,一个强大的农业强国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富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的共同目标。中国农村发展在不同区域间还存在较大不平衡性,各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阶段存在不一致,但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农业农村进步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增收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助于推动农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服务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机衔接,深化乡村振兴的内生要义,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撑。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推动乡村“五大振兴”,核心是要保证资源要素向农村持续的投入和优化配置。对于资源要素向农村的持续投入,关键是发挥乡村独特的功能,包括乡村的经济、生态和文化功能,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共生共融,不断为农业经营效率的提升、农业多功能价值发掘和产业持续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对于农村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关键是通过乡村有效的治理,实现乡村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多治融合”,为农业发展的有效治理和农业农村主体的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农业强国根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力度;强化“藏粮于技”战略,强化种业等科技支撑,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和应用水平。要保障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加强粮食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现代化的内涵式发展。加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人力倾斜、物力配置、财力支持、公共服务保障。统筹和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不断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促进农业生态资源高效利用,加强农业生态支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内涵式发展价值。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以产业振兴为驱动,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一是继续坚持乡村产业振兴的“特色化”,立足地方的资源禀赋结构优势和发展基础,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通过二三产业联结提升农业一产的效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二是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加强政策的精准扶持和专项引导,鼓励脱贫地区自主探索可行的发展道路。三是以产业发展为契机,培育和吸纳乡村人才,促进人才回流,强化乡村产业振兴的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乐水 安然 宇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