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雄安新区华章初崭,千年大计且看今朝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吕风勇 丨 时间:2023-04-01 丨 责编:乐水 安然 宇馨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县域经济课题组 吕风勇

六年前,千年大计擘画初成,雄安新区应运而生,肩负起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使命。六年来,秉持“未来之城”高水平建设标准,雄安新区完成一系列顶层设计,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展开,标志性工程相继投入使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能力不断增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支点的作用渐次显现。

随着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和新冠疫情形势的趋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下全国各地谋新局、开新篇的中心任务。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双翼,在作为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承接地的同时,将有效带动首都东部和南部京津县市乃至更广大区域的发展,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京津冀空间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新区的“卫星效应”将有效支撑北京非首都功能存量资源的疏解。为了强化首都功能和破解“大城市病”,北京现有资源向外疏解势在必行。但是,这种疏解也不能简而化之,首都经济圈发展实力不应受到削弱,被疏解主体功能的发挥不应受到阻遏。雄安新区位居首都经济圈内,距离适中,又得国家、北京和河北鼎助,城市建设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资源具有高质量承载能力,将吸引更多非首都功能资源并形成集聚。

雄安新区的“屏障效应”将有效阻抑北京非首都功能资源的无序增长。医疗、教育、金融、制造和总部办公等活动类别并非北京首都功能,但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在这些方面也拥有极为深厚的资源积累和沉淀,并带来自我积累式的资源集聚压力。雄安新区的建设,通过吸纳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资源,资源自我集聚功能将逐渐增强,并产生显著的“屏障效应”,原本流向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资源将被吸附和转移到新区,减缓北京城市发展压力,避免其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核心首都功能受到损害。

雄安新区的“协同效应”将有效促进京津冀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重新配置。雄安新区和北京不是单方面的取予关系,新区反过来也有助于拓展北京首都功能的提升空间,特别是通过科研成果中试基地和孵化器建设,会对北京科技创新功能的发挥形成坚实支撑。高质量资源的大规模集聚,也将使新区成为京津冀新的增长极,不仅可以直接增强地方发展实力,而且可以通过要素共享,产业互促,与更广大区域形成发展合力,做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使京津冀真正发展成为北京创新策源地。

雄安新区的“示范效应”将为北京周边区域,特别是县域,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新区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摒弃了狭隘的城市开发思维,突出前瞻性和引领性,专注长期愿景和核心功能,避免了急功近利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损害,为环首都圈地区提供了样本借鉴。新区和北京之间的人员迁移和资源流动方式,也将会有多方面的改革探索和效率改进,特别是在交通道路一体化,车牌进京权限,进京检查站程序简化等方面,都可能会有新突破,并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其他环京地区效率改进。

当前,雄安新区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资源的承接力正在稳步增长,并逐渐形成自身的城市功能和特色,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定位也日益清晰。尽管如此,新区建设仍然任重道远。进一步提高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效率,大幅提升自身城市产业功能,探索并厘清与周边区域发展关系,仍然是新区需要重点关注和切实推进的工作。环首都区域特别是诸多的县域,则应紧抓新区建设发展机遇,在产业结构和产业链条方面作出有效调整,增强区域发展动能。展望未来,一座承载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正款步而至,一个新的中国奇迹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责任编辑:乐水 安然 宇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