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网上直播>

泉州安溪龙涓乡:红曲传千年 粬韵绘振兴

2024-04-11 17:0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讯 “天下美酒,红粬酒称珍。”在“红曲之乡”泉州安溪龙涓乡,每当糯米归仓时,红粬酒飘香十里。这里的红粬酒保持着近乎原始的制作和酿造工艺,演绎着从一粒粮到一滴酒的蜕变,酿出乡村振兴“致富酒”。

酿造红粬酒的酒粬——红曲,便盛产于“闽南红曲生产第一村”龙涓乡钱塘村。钱塘村海拔在700米到800米之间,山头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温暖,山地覆盖着典型的闽南弱酸性红壤土,这样的自然环境为红粬酒的发酵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龙涓乡致力打造“好茶龙涓”品牌,持续深化“一香(茶叶)二甜(大饼贡糖、水果玉米)三清(虎尾轮、风鼓草、黄花菜)四补(红酒、老鸽、鸡鸭、牛羊)”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以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其中,红粬酒便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龙涓乡红粬酒

红曲最早发现于中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钱塘村是安溪县最大的红曲生产基地。据《安溪县志》记载,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开闽王”王审知之孙王直道的十二世孙王维仁由招坑迁入湄田(今龙涓乡钱塘村),从中原带来先进的酿酒技术,与闽越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闽派红曲、红粬酒。数百年间,这种技艺在钱塘村代代相传,成为当地的一张金字名片。2024年年初,龙涓红曲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七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2月,龙涓乡红粬酒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在钱塘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红粬酒,全村年产红曲高达3000多吨,产品畅销东南亚、港澳台等地区,成为福建一带民间历史悠久的特有糯米酒。今年已过5旬的村民王明福,是安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红粬酒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亦是龙涓红曲产业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其家族世世代代都从事红粬酒酿造,到他这一代已是第23代。多年来,这门手艺已成为他家里重要的收入来源。

龙涓红粬酒酿制步骤——加粬母

闻香而知酒味,未饮人已微醺。走进王明福的红粬酒加工作坊,阵阵酒香扑鼻而来,一缸缸米酒整齐地摆放着,缸中红褐色的酒液正冒着细小的泡泡,静静地发酵着。“红粬酒以红曲和糯米为原料酿造而成,早年多用于产妇‘坐月子’补气血。”王明福表示,如今的红粬酒,早已从过去的“月子酒”,变成普通人餐桌上的寻常酒,成为他们喜庆宴席、婚丧嫁娶、祭祖扫墓等风俗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是龙涓乡独特酒文化的体现。

为传承和保护龙涓红曲制作技艺,龙涓乡正在积极探索新的传承方式,将单一的父子传承转变为群体培训班学习,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这门技艺;致力于将红曲的制作技艺所使用的窑洞外景、制作过程、传统制曲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等,开发成文化旅游项目;此外,还通过开展农特产品专场推介活动和品鉴交流会,助力实现龙涓红酒销量和产值翻番。

“不施粉黛少女,不曾雕琢璞玉”。龙涓红曲这份岁月酝酿的乡野传奇,正在安溪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新的光彩。未来,龙涓乡将持续依托红曲生产核心区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红粬酒文化底蕴,整合红曲加工生产资源,制定产品行业标准,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销一体化平台,全力探索富民增收新道路,助力乡村振兴。(张晓玲)


【责任编辑:魏怡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