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通知   国新办发布会   部委办发布会   会议与活动   采访信息   访谈直播   视频直播  
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倡议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9-25

一、背景

森林既是温室气体的吸收汇,又是温室气体排放源,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毁林、森林退化及粗放的森林管理引起碳排放;另一方面,造林、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能够增加碳吸收,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亚太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世界上10个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中,有8个国家处在这一地区。同时,研究显示,亚太地区用于生产用途的森林中,有40-50%的森林需要进行恢复。对亚太地区的森林进行恢复与可持续管理,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缓解全球变暖,而且有利于亚太地区森林工业的发展,减缓依赖森林资源维持生计地区的贫困问题。历史上因毁林引起的碳排放,约占全球总排放的20%。减少毁林、开展造林、推进森林可持续管理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很大潜力。

亚太地区一些经济体在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许多专家;而另一些经济体急需减少毁林、遏止森林退化的信息和技术。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将为交流提供平台。

该网络是对亚太地区现有森林合作机制的补充,而不是重复。网络作为地区性合作机制,将支持其他相关的全球森林倡议;是对包括澳大利亚全球森林与气候倡议和世界银行森林碳伙伴关系基金等国际林业倡议的支持。

二、建议

中国提出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目的是为亚太地区开展信息共享、实际合作、政策对话和能力建设提供平台。邀请和鼓励所有APEC成员国在自愿的基础上,加入该网络。同时该网络不仅仅局限于APEC成员,所有亚太地区的经济实体都可以参加网络活动。

网络对亚太地区政府机构、企业、学术团体、非政府组织以及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等国际组织开放。

中国将为网络启动提供启动资金。欢迎与鼓励其他成员为网络做出贡献。

三、主要功能

1、推动信息共享。促进成员间实施森林恢复、可持续管理及避免毁林领域经验和专长的交流与共享。可能建立网站,促进交流。

2、促进实际合作。网络将开展试点项目,在亚太地区推广现有的森林可持续管理标准和指标;探索当地社区参与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的激励机制;促进有效的公共和私人部门伙伴关系。

3、开展政策对话。网络将开展政策对话,增进成员的森林恢复、可持续管理以及避免毁林方面政策与实践的相互了解;网络将为寻求其他组织的专家和利益相关方对森林恢复和可持续管理以及政策指南应用的交换和建议,提供平台。

4、增强能力建设。网络将举办森林恢复、可持续管理及森林碳汇监测方面的技术和政策的研讨会与培训班;帮助成员制定良好实践指南,供其参考。

四、下步行动

1、作为该倡议的主要发起方,中国欢迎APEC经济体成员共同发起,欢迎澳大利亚作为共提方。

2、中国建议将该倡议纳入2007年9月悉尼APEC领导人会议宣言。

3、为启动网络,中国和澳大利亚将于2008年在中国共同举办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研讨,深入地讨论网络的结构和功能,供后续高官会审议通过。

4、应加强与亚太林业委员会和其他地区组织的联系,明确该网络与现有林业合作机制的协同性,避免重复,明确机会,促进合作。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亨得尔
直播预告
12日9:00 社科院《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出版发布会
11日 14:00 首届中国(葫芦岛•兴城)国际泳装文化节启动新闻发布会
9日15:00 “共抗乙肝,消除歧视”公益活动发布会
7日10:00 国新办就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等方面情况举行发布会
11日10:00 “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
国新办发布会通知
- 7日10:00 国新办就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等方面情况举行发布会
- 6日10:00 国新办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 24日10:00 中央外宣办就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 22日10:00 中央外宣办就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情况举办新闻发布会
- 14日10:00 中央外宣办就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事业相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更 多
国务院公报 政府白皮书 中国新闻与报道
视频直播 更 多
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高级别国际研讨会
- 中国网2010上海世博会现场直播
- 中共中央有关部门新闻发言人与中外记者见面会
- 20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视频集
- 历史的选择——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年
访谈直播 更 多
5日14:00 次仁多吉:高峰被信念征服
纾困希腊危机,重在改革
30日15:00 别样“红”的《建党伟业》
田中伸男解析中国能源发展形势
直播专题 更 多
2010年全国两会中国网现场直播
新中国60年庆典大型直播
直播热线
电话: 010—88828219;88828267;88828237
邮箱: zhibofw@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