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智库动态

领军人物

智库名录

检索

 
 

“十三五”为中国发展“定基调,明方向”

“创新”针对未来增长结构调整而言;“协调”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重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放”强调通过开放促进改革;“共享”则是基于“共同富裕”理念让全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视频>

“走出去”给中国发展开拓新的空间

开放对中国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经济发展到一个阶段后面临一系列新的情况,比如产能过剩,需要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这时“走出去”就给我们未来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空间。

未来发展要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高

过去三十年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未来“十三五”的增速要放在国际视野下考虑,国际经验看高速增长的标准是10%,下一个台阶到中高速发展就要打个七折,到7%,中国未来增长速度在6.5%到7%的可能性比较大。

五大理念为“十三五”发展定调

共享的理念则是从民生出发,要实现小平同志讲的“共同富裕”。周宏春说,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现在的共享理念则是要让全国人民公平享受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发展成果。

中国遭遇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性很小

中等收入陷阱背后的根本问题是贫富差距过大,需要中国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过程中,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增加教育、医疗等投入,做好一系列援助措施,提高低入人群的收入水平,避免贫富差距扩大,从而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嘉宾介绍

周宏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专家。宁夏自治区宁东重化工产业园专家组成员;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南开大学“985工程”循环经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学术领导小组委员;中科院生态中心客座研究员、社科院循环经济专业委员会专家等。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文化理事会理事、中国环境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理事、中国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学会委员等; [进入人物库]

智库巡礼


智库中国出品
think@china.org.cn

演讲实录

主持人: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的到来。我们这一期《见智》的主题是围绕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会公布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蓝图,也明确了改革的推进路径,这次十八届五中全会释放了哪些重要的信号,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经济怎么发展,社会治理怎么推进,生态文明怎么改善,这是关注2020年宏伟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点。今天我们非常有幸邀请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十三五”讲师团专家周宏春老师做本次见智的演讲嘉宾。下面就请周老师给我们做本期的主题演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透过“十三五”规划建议看中国未来发展,有请周老师。

周宏春:我讲的题目是新常态下的美丽中国,中国未来发展是什么样,刚才主持人已经提到,我们刚刚结束了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是纲领性的文件,我个人可以用六个字说:“定基调、调明方向”,它具体的实施重点,实施内容,出台的重要政策措施,都会在明年两会期间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里面具体化。我想讲三个内容,第一,“十三五”规划,“十三五”发展的宏观思路,调动是什么;第二,新常态是什么样的常态,特别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发展速度怎么样,结构怎么样,它跟经济发展一系列的关系,包括需求是在哪儿;第三,美丽中国的核心是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讲第一个问题关于“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思路问题,大家已经知道,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公告已经出来了,未来发展的思路是十个字,创新、协调、绿色、开创、共享,实际上这是对“十三五”定的基调,指明方向。所谓基调就是我们未来发展大致的格局,大致的发展速度或者是一系列问题的基调。我具体解释这五个词十个字。

第一个理念是创新,实际上是从中国目前经济现状出发,针对未来的增长结构调整而言,中国经济增长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原来增长的动力是劳动力供应、生产力要素,现在劳动力供应出现结构性的问题,回过头看一下,在2008年、2009年的时候,当时全球金融性危机出现,最早美国出现的次贷危机,也叫金融危机,在中国一个最大的反映是大量的民工回乡潮。从2012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下行,从10%以上到刚刚上一个月增长6.9%,但是我们可以看一下,实际上并没有出现我们原来讲的回乡潮,或者没有出现大量的就业人员失业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增长的动力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样的呢?简单的说,原来是劳动力要素供应增加,现在转向创业创新上了,所以创新发展也是十三五期间的一个基调,从国际趋势看,创新是我们增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也是最近国务院提出双创,创新、创业,创新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第二个理念是协调,如果分析中国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到一个问题,经济学的理念叫发展之间不平衡,我们需要通过统筹,协调,使整个中国得到相对的发展,东部发展快的,这属于十二五规划范围内,我相信在十三五规划还会持续的领先,因为东部地区发展基数好,创新能力强,东部地区同时需要西部地区,一些资源型的地区,需要全球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这种动力实际上是为了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当地的民生,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因此,这些地区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这是协调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发展在城乡之间,在不同地区之间,在不同行业之间,都要有协调性。

第三个理念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的概念在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提出来了,绿色发展就是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更协调一些,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更小一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很大的成绩,中国经济的规模现在是世界老二,现在是经济增长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美国了,人均收入都明显提高,如果说个人,三十年前,我们很多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吃了吗?现在基本没有这些话,就是我们温饱问题解决了,住上好的房子,开上车了,当然怎么样使我们发展资源环境更协调,或者说通过我们在经济下行以后,补环境欠帐问题,是需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的协调是生态文明建设,这个问题我后面还会专门讲。

第四个理念是开放,发展是要开放的,开放的发展。中国建立改革开放第一个阶段,是通过开放促进改革的,国内最初改革大家都知道,农村改革是从安徽承包到户开始,当时的动力是什么?老百姓吃不饱饭,自下而上,用现在网络的话说,改革是从草根做起的,有了地方成功的经验,通过大家总结提炼形成政策,推动全国的改革,当然,还有一种我们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这种改革的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有某个地方某些领域,某些行业,形成了我们领导说的,他们对发展的成果享受的更多一些,这个时候需要利用另外的形式,比如说通过改革来推动,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到上任以后,通过反腐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更主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宏大的概念是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第五个理念是共享发展共享这个理念是从民生这个角度讲,也就是说我们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叫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小平同志当时提的后一句话是共同富裕,我们现在共享是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会保险这些方面推进发展的成果,让全国人民,让所有的居民去共同享受、公平的享受,这是我们在公报里面提出来,或者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里面很重要的,我认为这是思想层面的东西。

习近平总书记上台以后,或者新一届政府以来,特别重视的思想层次的引导、指引,我觉得这也对原来相对只追求经济增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原来在社会上,在民间或者在网络上,经常听到一个说法,叫现在没有理想没有理念了,有些人说我们现在就认钱了,现在要把原来的情况进行纠正,当然纠正是如何纠正,怎样便于纠正过程中矫枉过正,还是在探索过程中。比如最近中央文件也提出来了,要避免不作为和乱作为,细看一下这个字,顺序是非常有意思的,之前一直强调的是不能乱作为,要守规矩,按照党的规定的办法,制定的原则来办事,这次提出来先把不作为放在前面,后面是乱作为,如果大家读一下文件,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变化,也就是说在反腐过程中原来的办事规矩打破了,原来的办事规矩是跑步前进,这种严格来说,不是我们社会主义,不是中国共产党需要的,需要一个比较正常的有制度安排的,按照党的纲领、中央文件和国务院的具体精神来办,因此我个人认为旧的办事办法打破以后,新的办事规矩逐渐在探索个在形成,实际上这是我们需要改革的,也就是说改革提出问题的背景,也就是方针或者思路已经开始出现新的动向了。这是我想讲“十三五”期间我们国家发展理念层次的问题,也就是说十个字,大家回顾一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我认为思想对政治路线确定之后,思想是很重要的,是思想性、引导性,我个人认为,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定了基调。


第二个我们讲,未来中国发展它的蓝图,其实五中全会已经提出来一系列具体目标,这些具体目标实际上是从中国现状出发,中国的现状是什么?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份到河南调研的时候已经提出来了,提出来一个说法,具体说中国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常态,当然我们还处在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期,习总书记说我们要面对新常态,这种新常态的含义是什么?在这个新常态下,我们中国的发展特别是美丽中国如何建,我想这个问题再说一下。

首先讲一讲新常态,在经济界讨论很多,每个经济学家都有自己的说法,我认为从政策性这个角度看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来九个判别标准,第一个增长速度有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这个速度我们会专门来讨论,原来的高速增长是多少,我们三十年大致经历的速度是10%,未来“十三五”这个增长速度会多少,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所以曾经说过我们未来二十年还有8%的增长,这是有一个副教授说的。

我想每个人判断,因为他研究的角度、研究的对象是不一样的,我个人是这么考虑这个问题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大象,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或者说三十年前课本上有这么一门课程,叫做盲人摸象,其实经济学家看现在的经济现象何尝不是,比如说金融,财政,比如有人说是宏观,经济总量问题,地区问题,都是宏观问题,当然如果研究国际经验可以看什么?国际经验看高速增长是10%,下一个台阶多少, 7%,也就是说我们未来增长6.5%到7%的可能性是有。为什么这么分析?我是看需求,增长的目的是什么?满足人民,满足居民群众,衣食住行的要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后面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现在看看生活水平,刚才已经提到东西方还有很大的差距,有一些地方,我们下来看按照最新调整,世行的水平调整,一天1.2个美元,我们还有几千万的贫困人口,十三五规划提出来要全面脱贫,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需求。

第二个,我们城市化完成了吗?没有,我们的城市化大多数是进入中后期了,但是仔细琢磨一下,数量差不多了,中国建的房子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都有,但是这个城市化完成了吗?没有。比如说,我们今年六月份,总理开会说我们一下大雨,城市会看海,也就是说城市的下水道,城市的基础设施还有很大的建设需求,如果是一个发达的城市,发达的地区,那么应该是一个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建设的比较好的地方,但是我们从全国看,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三线城市,都存在基础设施不完整,不完善的问题。当然最主要就是下水道,有人说过,城市下水道是良心。

现在人均的消费量,中国现在一千人一百多辆,现在几乎每个人都在抱怨汽车多了,堵车了,中国二线、三线城市都开始堵车了,我们看国外发达国家的人,一千人多少车?最少是日本人,450多辆,发达国家平均500,美国最多750辆,现在一百多,也就是说我们在出行方便程度上还有很大的需求,这是我们增长需求。当然从城市地区看,这个问题也是更清楚,北京是中国地区最多但是我们跟东京跟国外其他城市比还有很大的区别,因为我们国家早些年发展,比如说墨西哥,公共交通都是非常方便的,换乘也是很方便,像我们现在来说相对来说密度还小,建设需求还很大。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的方面,现在最大的一个领域就是环境保护,我在后面还会讲这个问题,因为是美丽中国,要有标志,你看起来至少城市是绿地了,城市秩序要井然,人民生活要安居,现在这个方面还有很大的需求,也就是说我们从未来发展,从数量增长要转向质量的提高,这是新常态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未来的经济增长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原来的增长是从生产方式这个角度看主要是吃饭,未来是需要质量的提高,质量的提高。

当然,还有新常态里面还有特殊结构问题,原来特殊的经济增长最大的增长贡献是38%,现在逐步到20%左右,也就是说最新的统计,消费占我们GDP的贡献多大呢?就是计算产业占52%左右,它的意思实际上是回归到增长的目的是多少,是满足人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实际上是回归了,原来之所以数量增长那么快,是因为建房,买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消费模式,一系列的特点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然,新常态的动力,前面我已经说了创新的问题。投资,产业结构,未来还有一系列的增长要素变化,未来的开放格局都会发生变化,这里实际上还有一些挑战的问题,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也需要分析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比如说中国现在投资规模,很多经济学家担心中国的流动性,也就是说市场的钱很多。很多企业拿贷款困难挺多,特别是小微企业,国务院开常务会,出台了文件,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在贷款金融政策上要支持。其实说明现状存在问题,也就是说钱贷款还是有难度的,中国文化是每家都喜欢存钱,也就是发了很多钱,并没有进入社会流通领域,有的是体外循环,有的进入海外市场,这是经济新常态,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特点,生产要素,资源环境压力,还有地方债务,还有对外开放,都会形成新的特点。

在这种新常态下,如何来考虑中国未来的发展,讨论的角度很多了,当然从经济本身就可以讨论,从增长方式也可以讨论,我主要讨论的是美丽中国建设问题,美丽中国是什么?实际上说的是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怎么建?中央最近出了1+6的文件,1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生态文明的意见,以后出台了一系列的考核办法,体制改革,环境管理,还有监测体系建设,这是1+6的体系,中央文件明确说了,是三个途径,它的基本途径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什么叫做绿色发展?我们这次提出来叫循环低碳,前面我专门看了一下,绿色并没有并列用,因为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绿色它比循环低碳稍微高一些的层次,覆盖了循环跟低碳的问题。循环主要从资源利用方式循环利用这个角度,有人认为它是途径,有人认为它是再生资源的产业发展,低碳发展有人认为它是一个技术问题,绿色发展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事情。


为什么要绿色发展?这个问题大家都明白,比如说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再分一下,比如说我们生活大的环境问题,在北京都感觉到2013年、2014年雾霾天气连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影响中国三分之一东南部,特别是上两次两会期间都是这样,雾霾是怎么造成的?其实是跟我们排放,向大气里排放是有关系的,比如说北京,他发现工业的能源的能占40%,汽车尾气20%多了,还有外来影响15%到20%,当然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段,不同的每个层次的特点,它的污染源是不一样的,在我们北京其实你们可能也感觉到,我们在国务院上次开会也讨论,有一些情况大家可能一说就明白,比如说刮个风,下个雨,污染就重,这个时候是工业污染排放吗?都不是,实际上是汽车尾气,刚刚过去,原来我都不太相信,有影响,其实农作物秸秆到处烧,在粮食主产区,比如说河北,比如说河南,包括我们四川,还有江苏、浙江都有,我们五六月份收庄稼的时候,在家里就是386199,他没有精力把秸秆收起来,我们现在的做法很多,到处可以用,比如说给肥料还田,做发电的原料,还有供农民烧火,一个地方烧秸秆,全村供气,我看的最好是一个地方是江苏,它是一根秸秆做半吨油,卖九百多块钱,跟粮食差不多了,所以我想它现在还是存在劳动力紧张,时间紧,需要我们政府解决。

这是雾霾的成因,每个地方它的污染源是不一样的,需要从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的,中国的话是对症下药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我们现在还有水污染问题,水污染现在国务院发了水十条,我们环境保护部当前推的是城市河道黑水臭水问题,提出了十条措施,加大治理,改变生产方式动员污染源治理,第三方治理。绿色发展覆盖了循环跟低碳,它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单位产值GDP要消耗的资源少一些,或者说单位GDP产生排放的污染物要少一些,有国际标准的话说经济增长的曲线跟自然消耗的曲线跟污染物排放的曲线要脱钩,其实中国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比如改革开放到2000年前后,能源消耗增长一倍,支撑GDP翻两番,我们未来还要进一步脱钩,也就是说是我们GDP的重量变轻,污染物排放变少,这本身就是绿色发展的含义,当然有没有产业发展,我们为了投资需求,提升产业,环保产业,我们宣传有哪些竞争产业,有哪些环保产业,实际现在有很多的东西,我更倾向把这些产业整合一下,形成整体效率最优。循环经济的发展就是利用循环,当然这种循环有末端有前端设计就是在整个生产加工设计中强调简单化,再生资源化。

我们现在讲循环发展,有人讲循环经济挺难理解,我从1998年开始写这个方面的文章,专门出过循环经济学的书,看过有几百家的企业,我个人的说法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业,它原料来的是不一样,生产步骤是不一样的,它的产品不一样,总之不同行业的循环是挺难的,但是它可以有核心的东西,核心是什么,就仿造食物链,以后衍生产业链,我们社会上说的产业链招商,核心在后面提升价值链,也就是说通过我们这个生产,延伸产业链,使我们的产品附加值更高。

当然我们在前几年,专家院士讲,李克强总理也去,我们在北京看了一家企业,我们回收饮料瓶,回去还做饮料瓶,当然这种回收的办法是不是最好的,他们现在已经布了很多的点,这个产业也做大了,现在还是一种途径,这是从废物回收开始做,是企业导向,做的挺好,循环经济还是继续做,在地方讲课的时候,经常用这么一个故事,在北京可能感觉不大,在四川,每个人的反响特别强烈。我说我们原来网上有一个段子,坐在飞机上到四川,听下面打麻将声,说四川用打麻将来举这个例子,什么叫循环经济呢?上家打出一张牌,对上家来说是不要的,下家可能有用,可能是碰或者对,就变成下家的原料,这样他打牌过程中要定规矩,是不是能吃,规矩很重要,就是标准很重要,第二我们抓牌和吃牌有机会成本,比如在座天天听我侃大山假如你去写东西,这就是机会成本问题,其他事情可能在机会成本之外,国外也是借助这个成本最经典的时候,他是各尽其能,他是分工问题。

其实循环经济本身不仅仅是理念,成员太多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节约是中国的美德,做人把节约作为一种美德,对国家长治久安来说,这是循环发展,本身是上游废物变成下游的原料。原来的发展是开展,大量消费,消费完了,这个东西扔掉,比如我到美国,坐作高速公路上,看到高速边路边上堆着汽车的轮胎国外叫做轮胎的坟墓,我们现在把废物用起来,原来一条直线,现在我们圈起来,当然这个取决于技术水平,这是循环发展,循环发展也是转变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循环经济学家中有一个说法,说我们现在要研究产业链,要研究技术进步,经济学家呼吁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其实早就说了,至于技术路线的东西,是企业家做的,而不是经济学家去研究的,所以这也是我们分工的结果。

下面我再说低碳,低碳是什么,低碳发展,从前两年开始提,我们最早提的叫低碳经济,这个词最早出现是在2003年,英国提的,我到英国去过,看过英格兰、苏格兰,当然这三个月,我们习总书记也到英国去访问,也访问了一个皇家研究所,这个所跟我们在做一个题目叫全球资源治理结构问题,说英国,为什么要提做低碳,实际上是从国情出发,需要调整能源结构,于是乎,低碳是什么?是能源战略调整,是从这个角度提出来的。怎么来评价低碳呢?是不是低碳?它有三个大的指标:一能源效率要提高,第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比重要增加,第三,万元GDP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降低。

我刚才说了,有很多人是从能源利用这个角度来理解气候变化,我们中国的能源角度是什么,中国60%的是煤炭,第一效率高,第二排放污染物大,现在很多城市特别是冬季一污染,全都是煤烟,所以我们要调整结构,在中国自主行动调整能源结构还有降低能耗上,做出来很大的贡献,我们从十一五开始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规划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个成绩在国际上是得到认可的,我们十一五提出能耗降20%,十二五提出能耗降16%,现在看来这两个五年规划的能源强度降低都是可以实现,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在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上,我们现在发展第一投资,第二新增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装机在国际上都是排在前沿,实际上从2009年中国的投资风能、太阳能装机都超过美国了。从新能源产业发展看,实际上还可以细说,一说时间长了,比如说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有发电,还有农村慢慢推广的太阳能做热力应用,做太阳能热水器,中粮地产做广告,这是做太阳能热水器的广告,还有现在是其他的利用,风电是有大陆有沿海,当然这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从中国看都超过美国。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还有一些问题,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都有一个很难控制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白天在单位上班,我们不用电,晚上要用电,这时候太阳下山了,风力也一样,我们想用的时候不一定有风,有时候大风来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发。我们原来的主流发电是用兆瓦我看着我们国内煤电它是一百二十万千瓦,在国际上是效率高的,规模是大的,无论是太阳能电还是风电,跟它没办法比。我去西北看太阳能发电,很大一片。还有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自己的专利,用的风机,我们这一系列的东西,现在也面临怎么样转过来,原来进发电厂要维修了维护了要改进了,这个也是我们产业拐点的问题。


当然,还要讲一下我们环境保护产业的问题,刚才说我们现在面临大量的问题,污染问题,还有水体污染问题,我们提出了很多的办法,大气十条,水十条,需要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环境产业要发展,环保战略是什么,现在国家安检把这个问题提得挺高的,具体说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十八大文件说,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其实是从我们国内资源比较差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还有生态系统退化,这个现实出发,我们怎么通过市场机制,通过发展环境产业来改善我们的环境质量,这次应该说,五中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有亮点,有新的提法:第一美丽中国提到前面来说,第二在国家的目标里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为一个重要目标,第三,在管理体制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说法叫省以下垂直管理,这个管理有一个好处,原来可能是同级管理,都是在书记、市长的领导下,大家听指挥办,改了以后可以改善地方保护,可以减少环保局去承担发展任务,去招商引资,有一些弊端可以改变。当然改变这种管理体制,还要有一个转型期、实验期,毕竟,你那个人还是生活在那个地方,这就是从我们原来说做环境保护属地管理这个角度考虑,还是需要逐步调整到一个新的状态来。

怎么通过市场机制来发展,通过环保产业发展来改善环境质量,我们现在有了很多的变化。十一五是产业发展很快,我们能够从市值来看他们翻了几番,十二五规划增长很快,有一些污染治理水治理的企业,它的产值也是增长挺快,未来,土地污染治理也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需求,这些产业发展在环保产业规划中怎么做,从现在1.6万亿到2020年节能减排会达到4.5万亿,现在也有人算了一下到十三五规划的环保投资需求,这个数字是需求,真正是多少,可能不一样,要把几万亿的需求,也就是说他们的产值会存在一个承受系数,就是说我们未来有很多的东西在新常态下还是会得到广泛发展。

为什么要发展产业,或者通过产业发展来建设生态文明,它的核心是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来改变环境质量,这也是经济学的本质,它的核心比如说通过第三方,会做的人做这个事情,也就是说专业化的分工,提高了市场效率,提高经济效率。从一点上来说,党中央、国务院在决策的时候,也更多地注重利用市场机制,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投入,使我们经济发展效率更高,或者说付出的环境代价更少,这一点跟十八大以来的政策是非常吻合的。这是我们中央政策未来一个很重要的道路。

下面我想再讲一下关于第三个话题,叫开放性金融体系。我再说一说“一带一路”问题,五个发展理念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开放,对中国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回顾中国历史,原来有一个叫做走向海洋,说我们是黄土地以农业为基础的文明,是封闭的,我们原来主要依赖陆地,其实中国国土是960万,还有三百多万的沿海,也是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之所以提出“一带一路”,它有一个很大的背景,我个人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到一个阶段以后,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情况,比如说我们在“一带一路”下提出来,要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它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开国际研讨会的时候有很多外国专家也问,“一带一路”究竟是什么含义?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国际关系的人说我们有更大的开放胸怀,要放眼世界,我们要走出去,有的是从走出去角度看,说我们是走出去的。

当然实际上也是我们中方一个基本的看法,就是我们前一个阶段国务院出一个关于减少产能过剩的问题,我们在媒体上经常宣传的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问题,实际上说的是我们中国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入中后期以后,比如说钢铁生产,它的产能是多大,十个亿,现在国内卖钢铁是七个亿,也就是说我们的产能是多的,如果真是这样,70%的利用率还是好,实际上我们的利用率还不到70%,像发电也一样,未来这种生产能力还需要那么多吗?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它的能力是过剩的,怎么办?看看我们周边,像非洲东南亚沿海那些地方还是相对缺乏,他们需要发展,他们需要开发资源,他们需要开发电力,他们本身也缺乏这种技术,缺乏这种生产能力,再向中亚看看,有一个合作平台,上合组织,我们现在跟中亚有了很多的联系,我们东至沿海,西向中亚延伸。

其实再早看看,在汉代的时候,那个时候到罗马都有丝绸,丝绸之路就是来自于丝绸,还有陶瓷出口,我们原来就有合作的基础,看看国际贸易的取向,我们现在国民一系列装备制造产能过剩怎么办?另外我们很多地方还需要发展,也就是通过合作来双赢,一方面用我们相对过剩的产能去帮助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帮助他们提高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另外我们在能源供应、制造力水平上都是可以提高的,我们是双赢、互动,也就是把需求跟能力结合起来。最后是中外沿线,当然这个沿线还是挺大的,一带一路,能够占国际人口的60%,产值也是占40%,这个量是非常大的。

也就是说给我们未来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空间,如何发展,看看走出去的制造业,看看走出去谈能源合作,我们也高兴走出去,现在也有成功走出去的经验,另外我们有一些制造能力,帮助“一带一路”国家提高他们的制造力水平,这些东西为什么在国际上受到欢迎?发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买最好的装备买不起,怎么办,先买差的,稍微价廉物美的,正好中国的产品符合这个条件,外国也愿意我们自己也愿意,这就是双赢。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一提高中国的产业质量,第二在国际合作中提升中国的影响力,第三通过“一带一路”让中国好的传统理念传统文化走出去,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我曾经专门写过这个方面的文章,叫做“绿色合作,诚信为本”,诚信这个问题说起来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在网上也说过很多的办法,把我们的眼光放长远一些,西方国家在发展中都有这个问题,我们在原来价值体系、文化体系特别是在农业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些东西,受到现在工业化的影响,如何把好的东西跟现代化的东西结合起来,大家都没有成功经验,现在都指着中国一些地方,说中国诚信缺乏是不太准确的,发展中都存在这个问题,过去的社会生产方式相对都存在一些问题,中央领导还有国务院都出台一系列文件,通过制度来调整一些行为,来调整人们的价值观、文化,还有一些消费理念,我想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通过媒体宣传形成一个好的环境,对中国是非常必要的。

去年欧盟邀请我去讲循环发展问题,我讲中国,从理念到具体的产业产品,外国人听了非常感兴趣,他们对我们中国所做都怀着至少跟我说是怀着崇敬的心情,你们中国做得好,你们的规模大,你们管理得也到位,所以我们应该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应该正视我们的问题,迎接挑战,我觉得中国应该是一个美丽的中国,中国的生态文明时代很快会成为现实。这是我想主要说的内容。


提问:十三五规划期间生态文明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周宏春:第一,现在有很多人说,我们也分析,生态文明从中国现实出发,它提出的是什么背景呢?我们常说的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严重,其实这个情况是在变化的,比如说我们资源污染效率,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已经有所扭转,环境污染严重,现在中国用了一个词,可能二三十年前,叫局部改善整体,到现在进入拐点,我们应该说从1998年以后,中国出台一个很重要的政策,叫拐点,还有退湖还地,一退三管,尤其像南方湖泊,原来种地的要还,特别是在我们到北方去看,很多地方绿油油的,在1998年以后已经发生了好的变化,是好转了,当然我们现在还是生态文明建设,环境问题还是我们的短板,从十一五看,中国经济发展指标都完成了,但是环境问题压力很大,我们看统计数字,都说得挺漂亮的,一到十一五、十二五之间交界的时候,要调,数据就变了。

第二,很多城市,从数据看,环境都挺好,但是环境质量确实有些地方还是差的。十三五怎么治理,现在在制定规划,我原来说过两句话,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环保应该做什么,原来环保做过一个非常好的东西,你这个地方污染重了不让干这一块不能上这个项目,实际上前几年这个事情停下来了。在经济下行的时候,环保怎么办?现在我们中央政府提出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善我们的质量,怎么做?用第三方专业化的队伍去做专业化的事情,效率高,还有公共参与,大家去建设。于是乎,政府加强网络建设是一方面,动员公共参与是另外一方面,还要发挥第三方治理的作用,还要加强制度性,把各个方面动员起来,这是叫良性循环。我们群众生活水平高的,有钱了,吃得好,穿的好,但是环境不好,于是提出一个新常态,宜居环境,同时就创造了一个市场机会,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政府提高标准,公民参与,发挥社会的治理作用,社会治理是政府企业公众相互参与,参加的,同时我们通过市场化的机制,现在中央提出来污染物排放权,用水权,权益交易问题,这是用的准确的,十二五其实是不准确的,这次是准确的,通过这个办法,行政的,市场的,经济的,还有技术的,还有管理的,这一系列措施加起来,我觉得作为一个判断,我们这个环境恶化的趋势会改变,拐点会早一点到。

环境问题一个最突出的说法是,有排气问题就有环境治理问题,也就是一个长期问题,与我们监管出一个手段,市场机制的利用,它的排放是不科学的,需要我们做,但从国际经验看,我们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我们有很多必须自己做,所以我们要做,要提高我们的产业技术水平,要提高我们的产品,要优化我们的产业结构,这是源头减轻环境压力。这是大致的措施,大致的对策。

提问:周老师好,去年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说中国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们也知道很多中等收入国家花了很多年才迈到高收入国家,所以中间的这个陷阱是非常难以跨越的,我想问问您,您觉得未来五年甚至十年这么长的时间,中国应该怎么去做,才能很好地跨越过去这个陷阱?

周宏春: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也是我们实际面临很大的一个挑战,什么叫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人均收入达到我们中等收入的时候,这个中等收入是人均六千到一万美元之间的,这个只是从世界银行提出的,从国际上看,比如说泰国他们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进入快速增长,有些国家跨过了,有些国家在这个里面停滞的时间很长,比如说我去过的墨西哥,他们原来是二十多个国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进入腾飞阶段,所谓腾飞阶段就是经济增长速度比较高的阶段,但是人均收入到一万美元以后,像阿根廷,情况出现了变化,变化有几个表现,有几个原因,它表现的是人均收入扩大了,最高的时候达到20%,很多的时候没有人活干,出现了社会秩序混乱,贫富差距拉大,也就是很难跨过这个陷阱。

从这些国家的表现看,收入差距过大,以后很多人失业,中国的话说,失业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无事生非,我没有事情,无事生非,我又想玩,又想吃饭,我就去抢,就去偷,还有赌,这些东西,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但是,会不会影响中国跨过这个中等收入陷阱,我觉得这次中央提出一个很大的发展理念叫做共享的发展,所以这是解决人均收入公平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其实最重要的是社会保障问题,你交不交三金五险,最后保障是一个蓄水池,你在工作的时候,多交钱,当地失业的时候你可以拿到救济金,希望国家是这么做,那么我们国家会不会出现中现象,我们分析一下,中等收入陷阱背后是什么,分析一下,收入差距大的背后是什么,用通俗的话说,我们发展的时候,有人吃肉,有人啃骨头,有人喝汤,有的闻香味,汤都喝不上,最后出现贫富差距拉大,最后通过财政体制改革,通过财政保险社会保障,我们正在推,当然还有教育的问题,还有医疗的问题,现在在中国原来说,看病特别是农村一看病,就脱贫了,也有反贫了,我们个人感觉,中国中等收入的现象跟国外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从现在统计数据看,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第二从我们现在城里消费热点看,我们现在东西价格下来了,这实际上对人均收入缩小鸿沟还是有好处的。第三,我们由于差距大,国家体量大了,对贫困地区的发展是更加好做,我们今年中心做的一个第三方的评估,我去年做的是精准扶贫,我们到贫困地区看,我觉得是很多人的生活状况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十三五规划,要全部脱贫。

实际就是说把我们人均收入抬高,有高的收入,我们特别幸福,一点点差异是合理的,张三比我高,得有激发我朝上努力的动力,我要感觉到动力,所以我们现在办法是脱贫,精准脱贫,国家加大投入,我觉得都是让低收入群更富裕,其实我们看看中国例子,出现问题是什么,人身伤害,天灾加人祸,我们现在中央政策,在十三五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发展理念叫做共享,为一系列制度改革通过建立社会保障这个蓄水池,在教育、医疗还有增加投入,现在提出一个新的叫做社保基金,一系列的办法让收入水平低的人尽快得到发展。

所以我认为从总体判断中国出现中等收入可能性是小的,我们在调整的过程中,通过对低收入人群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其实还是要省市对口援助,还有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还有我们一系列的援助措施,做善事也是好,都愿意做,我觉得是这种情况,他们对于发展的需求,对于投资的需求看,加大,东方不亮西方亮,对增长的贡献还是有好处的,所以我觉得未来保持一定中高速增长还是可能的。刚才也分析过,未来的投资需求,未来的增长,四个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中央政府在这几年来,我认为是在做能避免差距部分扩大的事情,通过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变这个状况,我觉得还是可能的。

提问:周老师你好,想问一下你怎么看,因为原来传统依靠制造加工出口的方式可能在转变目前来说,经济有一定的压力,这样的话在十三五规划当中,有没有一些新兴的产业,麻烦您再给我们介绍一下大概的思路,另外您提到环保的产业,您能不能说一下环保稍微深一点点的内容。

周宏春:你问的不是我的专长,进出口问题我们看一下数据,今年增长并不是特别理想,它的原因是什么?是国际经济,国际经济在危机后的恢复期,于是乎,你看美国增长稍微好一些,今年会到百分之3点几,欧元区相对差一些,特别像希腊,前一段搞债务危机,还有现在习主席到欧洲去访问,其实是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出问题,对中国对某些地方都有问题,我们的进出口之所以没有原来增长那么快,原来增长对GDP的贡献是很大,现在也在下降,10%了,也就是说,它购买中国的东西钱少了,没有钱买了,另外消费也是一样,有一个最简单的说法是消费,也就是说西方人经济增长外需下降,我们中国经济在调整,有很多的东西我们现在出口的产品结构在调整,原来说简单的产品,我们现在自己去用,我们下去企业调研看,他们自己上的都是好东西,我们原来的初级产品出口,我们现在产业在升级,于是乎,我们未来会出现这个情况,就是我们发展,把我们的产能跟国际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我们自己要转型,调结构,转方式,自己有一些战略性,这种新型的产业是什么,最大的龙头带动是什么,现在还不是太明确,我们中国原来的发展是房地产带动五十多个行业发展,有汽车产业,汽车产业现在增长有限,城市化有很多一些跟不上,未来新的是什么,但是现在真正带动,我个人认为还是在寻找过程中,环保产业还是需要做的,环保产业其实是很大的市场。多大的市场?刚才我说的规模,环保是十三五规划规划投资需求是6万亿,其中水、气还有土壤污染,它还算我们的固体废物,也是算作循环经济里,其实我们现在有很多新的产业要发展,比如说我们成立了泔水怎么处理,现在有好的办法,假如说我们加的电器,电视、洗衣机等等东西,我们叫做城市矿产,比如说我们城市改造,出来垃圾了怎么用?堆在那儿,怎么清掉?这个建筑垃圾也会形成新的产业,我给他们提出一个很好的理念,把这种建筑垃圾筑成砖,把建筑垃圾利用,建成新的产品,跟产业都整合起来。

于是我们希望把环境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拓展,形成整个系统的最优。做一样的事情能解决两三样的事情,一举多得,这样产业发展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发展质量、发展效率,当然,具体的说哪个产业最好,同样的产品,张三跟李四差别很大,区别于你有什么优势,你有什么企业标准,一个企业是有标准的,我们做标准的都是这么说,但是国际跨国公司都有很多专利,有自己的东西,这是我们在未来国际合作、在企业发展的产业升级上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主持人:好,再次感谢周老师精彩回答,今天的见智到此结束,如果还有问题,请私下跟周老师交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