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莫里森选前“大扩军”背后的“小算盘”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郭春梅 丨 时间:2022-03-21 丨 责编:乐水 安然 张艳玲

郭春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东南亚和大洋洲研究所 副研究员

在全球聚焦俄乌冲突之际,澳大利亚5月大选也悄然临近。一贯擅长“营销”的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自然不会放过这一“蹭热度”的机会。在其积极推动下,“国家安全”罕见成为澳大利亚大选的关键议题,给中澳关系蒙上了更多阴云。

莫里森声称,“当前澳大利亚正面临80年来最为困难和危险的安全环境”。为“早作打算”,3月以来,澳密集出台了系列重大国防开支计划:3月7日,澳总理与防长联合宣布,将斥资100亿澳元建设东海岸核潜艇基地。作为上世纪90年代罗伯逊军营以来澳大利亚最大的基地建设计划,该项目建成后将与西海岸的传统潜艇基地相互补充,“全面提升澳大利亚面向印度洋、太平洋的威慑力”。10日,莫里森强调,世界正变得愈发不确定,现在是澳扩军的“最重要时刻”,遂宣布澳“四十年来最大的扩军计划”,到2040年投入380亿澳元,将国防军人数增加30%,达到10.1万。15日,莫里森访问西澳期间,再宣布将投入43亿澳元建设位于珀斯附近的干船坞,以供澳海军舰船、未来核潜艇使用,并为美、英更频繁的核潜艇存在提供便利。即将于3月底推出的澳财政预算也透露,2022-2023财年澳国防开支将提至GDP的2.1%,该开支水平甚至超过了大多数北约成员国。

在抗疫、救灾不力、养老等社会问题久拖不决的情况下,莫里森领导的联盟党支持率持续低于反对党工党,其本人也被评为十多年来“最不受信任的总理”。如今,莫里森大肆渲染“国家安全”的紧迫性,极力塑造联盟党“保家卫国”决心,这些表现很容易让人联想起2001年的那场大选。彼时霍华德领导的联盟党政府正面临丢掉大选的危机,而9·11事件的爆发让霍华德“成功”地将民众视线由国内问题转向了外部威胁。最终,联盟党以“强力反恐”的形象重新团结了民众,最终赢得连任。当前莫里森炒作安全议题的做法颇有效仿霍华德之嫌,本打算在此次竞选中围绕经济、社会议题对联盟党“穷追猛打”的工党也不得不被联盟党带了节奏,附和“国家安全为两党共识”,并支持“扩军备战”等。

而与霍华德政府专注反恐不同的是,莫里森此次将外部安全威胁的矛头直指中国。在中澳关系跌至冰点的背景下,莫里森政府更是毫不顾忌地煽动“中国威胁论”,以为其搞砸中澳关系“甩锅”,并试图以“强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形象为其积累政治资本。2月份,在澳安全情报机构披露挫败一起“外国干预”案件后,莫里森毫不迟疑地将目标锁定中国,声称中国试图扶持对华“软弱”的工党,而唯有联盟党才能对华“不姑息”等。以至于澳安全情报机构负责人不得不出来说话,敦促联盟党不要将“国内政治安全化”。

俄乌冲突之际,莫里森继续“祸水东引”,毫不讳言“当别人都在关注俄罗斯下一步行动时”,他则坚定地“咬住”了中国,敦促中国向俄罗斯施压、制裁,并将中俄关系诬称为“邪恶联盟”,呼吁西方民主国家“群起攻之”。这一混淆视听的行径俨然忘记了到底谁才是俄乌冲突的“罪魁祸首”。澳防长达顿则进一步将对抗中国视作澳此轮扩军“不言自明的驱动力”,声称“俄罗斯的野心不止乌克兰”,中国“在印太地区的野心不止台湾”等。莫里森政府这种“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态,连澳大利亚国内学者都不禁反问,“让中国成为竞选武器还要走多远?”悉尼大学历史学教授柯伦更直言,莫里森对中国的态度已经失去了谨慎和理性。

居安思危本是一国领导人的基本素养,而靠“威胁论”谋取政治私利则另当别论。1972年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力挽狂澜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自此中澳两国人民广泛受益于这一伟大决定。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中澳关系重新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是推动中澳关系整装再出发,继续造福两国人民乃至整个亚太地区,还是有意将其推向“新冷战之路”,给地区制造更多对立与不安?值得澳大利亚国家领导人深思并给出负责任的答案。(责任编辑:乐水 安然 张艳玲)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