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2-09-27  发表评论>>

2012年,结合中国国情,考虑量化比较的要求,在吸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课题组从两个方面对部分中小城市的区域带动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1.经济发展带动力

在目前发展阶段,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首先应该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在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小方面,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一是,经济总量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带动能力越强。我们可以使用GDP衡量城市经济总量,GDP越大,带动能力越强;用人均GDP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越高,发展水平越高,带动能力也越强;用本地人均GDP与本省人均GDP之比年来衡量城市的相对发展水平,该比值越高,区域带动力也越强;用全年税收总额来衡量该地区税收贡献,税收越多,对区域的财力贡献越大,带动力越强。

二是,市场需求能力越强,带动力越强。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了“买方经济”阶段。由于传统产品的批量生产及其极强的可复制性,生产方的主导地位已经逐渐被削弱,需求方在市场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强。因此,市场需求能力越强的城市,往往意味着为其他城市和地区提供了较为广阔的销售市场,其他城市和地区对该城市的依赖性也较强。因此,市场需求能力已经成为城市区域带动力的重要指标。在本研究中,课题组采用了“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这一指标来衡量市场需求能力的强弱。

2.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辐射力

城市影响和辐射周边区域的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升,吸引周边区域人流和物流的聚集。

关于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考察城市的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如机场、港口或高速公路等)、大型交易市场(各种大型专业市场、批发市场等)对聚集人流、物流的作用。对拥有上述大型基础设施的城市,可以通过客货运量、交易金额等指标进行衡量。

关于公共服务,主要考察医疗服务、教育服务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关于医疗服务,可以采取门诊和住院患者中非本地户籍人口比重(全年外地患者在本地就诊、就医占本地全部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比重,该比重越高说明本地医疗服务越发达,能为周边区域提供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一指标进行衡量。关于教育服务,可以采用“在校学生中非本地户籍人口比重”(本地中、小学校在读学生中外来人口数与全体在校生人数之比,该比重越高说明本地教育越发达,能为周边区域提供较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这一指标进行衡量。

此外,城市的区域带动能力还应该考虑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包括历史传统文化,如文物古迹、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和品位;制度文化以及非正式制度文化,如区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效果极其影响、非正式的风俗习惯极其影响;等)、城市品牌驱动力等因素。但是,由于相关数据采集困难、课题组受时间和精力所限,未能将上述指标考虑进来。在将来的进一步工作中,课题组将努力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增强区域带动能力评价的科学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韩琳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本网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权,详见产品付费下载页面。购买请拨打010-88828049中国网图片库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