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2-09-27  发表评论>>

(五)市辖区综合实力评价

如前所述,考虑到相对独立发展的市辖区具备中小城市的特征,本部分将对这部分市辖区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

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有市辖区857个。从行政区划角度分析,这些市辖区均属于县级行政区划。这些市辖区中,199个区已经成为完全城市化的“纯城区”(即区内没有乡镇,只有街道的区划),其他658个市辖区均为含乡镇的区。市辖区在空间上是否相对独立,无法一一统计。因此,课题组采用是否包含乡镇作为判断标准,即仅对包含乡镇的市辖区进行评价。同时,考虑到直辖市的特殊性,课题组将直辖市的市辖区也剔除在外。除去直辖市含乡镇的48个市辖区后,本研究的评价对象包含611个含乡镇的市辖区。

截至2011年底,611个含乡镇的市辖区行政区域面积5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7174.6万人,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万亿元。也就是说,这611个市辖区以5.4%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20.3%的人口,创造了26.3%的国内生产总值。2011年,611个市辖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5524.5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326.9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3.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091.4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3%。

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数据全部采集自个省市区统计年鉴、市辖区2011年统计公报),课题组选择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方面的5个指标进行评价:人均GDP、地方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课题组依据上述指标,计算了611个市辖区的综合得分,排名前100位的市辖区见表11。

注:①本评价对象限定为包含乡镇、相对独立发展的市辖区,全国共计611个; ②本评价未包含四大直辖市下辖区; ③本评价所依据的数据全部来源于各省区统计年鉴、各区的2011年统计公报。

五、研究方法

如上所述,本课题主要从城市科学发展水平、节约型城市建设、城市投资潜力和区域带动力四个方面对中小城市进行评价。但是,城市节约程度的“高”、“低”不可能从数量上直接计算,投资潜力的“大”、“小”直观判断困难,科学发展水平的“高”、“低”更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概念。在评价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至少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数据获取的困难。不论是科学发展水平的衡量、投资潜力的评判,还是节约型城市的评价,都同时涉及到客观性指标和主观性指标。客观性指标面临的问题是,市(县)级统计指标体系设置滞后、连续性较差,可用指标和数据与满足理论研究需要有很大差距;主观性指标面临的问题则是调查难度大、评判标准不一、可比性差。

二是不存在社会公认的“大小”、“高低”的评价标准。即使在指标体系建立以后,科学发展的评价仍然是困难的。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很难就“大小”、“高低”的标准达成一致。

三是外生变量的影响程度难以把握。中小城市节约程度、投资潜力、科学发展水平的评价与国别潜力、实力评价的一个重大区别就在于:由于宏观因素对城市的影响以及城市之间、城市和区域之间的高度融合和交互影响,部分在国别评价中颇为重要的指标在城市评价中会成为外生变量(城市自身不可控因素),如体制因素、政策性因素等。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韩琳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本网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权,详见产品付费下载页面。购买请拨打010-88828049中国网图片库咨询详情